关岭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面。东北与镇宁县接壤,西南以北盘江为界和晴隆、兴仁、贞丰三县相邻。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西北起岗乌镇的毛草坪,东南至板贵乡的三江口,全长79公里,平均宽3.8公里,面积300平方公里。
景区最低点是北盘江和打邦河的交汇合处,海拔仅370米,山高、峡深、水急、壮美的自然景观与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神秘久远的“海百合、龙化石”构成“雄奇、宏大、险峻、神秘”的鲜明特色,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碳酸岩石出露分布广泛,岩溶面积92%。岩溶极为发育,形态类型多样,峰林、峰丛、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等典型喀斯地貌一应俱全,是贵州最为齐全的“喀斯特博物馆”。
关岭坝陵河一带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茅口组,三叠系地层,花江大峡谷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燕山运动后抬升为陆,奠定了其发展演化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大峡谷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别是其独特的地质遗迹,较全面的揭示了该区域的古地理的原貌及其发展过程。
图1 现代流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
由于地区多为二、三叠系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碎屑岩,因而地貌多为溶蚀型地貌。在大峡谷一带,尚可见三-四层洞穴,也即是说在近百万年来,花江大峡谷与青藏高原一样也有数次典型的抬升隆起过程。在花江峡谷,流水对岩石的现代溶蚀特征明显(图1)。虽然水流只是数十年或近百年,但其溶蚀的速度让人吃惊,由此可见,如果经历几万年或几十万年,花江一带的地貌又出现新的样式。
图2 板贵一带峰林峰丛景观
花江一带为黔中高原面上典型发育的锥状峰林和大型溶蚀盆地组合的地貌类型。海拔一般在1200-1450m之间,经长期的溶蚀夷平作用,正地形表现为锥峰状,相对高度仅100-150m,锥峰间有开敞并相互连接的溶蚀盆地(图2),而局部形成峰丛洼地与峰林谷地相间排列的平行岭谷,花江大峡谷即属平行岭谷类(图3)。
图3 花江大峡谷风光
就现阶段而言,高原喀斯特作用仍处于高强度的发育过程,尤其在高原的边坡,喀斯特作用逐渐由水平方向转至垂直方向,地面出现相对高度大于200m的峰林谷地、峰丛洼地及峡谷。
总体而言,形成这些奇特景观的重要因素,正是水对可溶性碳酸盐岩的作用及各类地质作用共同形成。我们从自然界中,看到了“滴水穿石”锲而不舍的精神,水这个伟大的雕刻大师把坚硬的岩石雕刻成各种美景,其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